一到秋天,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旺盛,最大的特点就是“燥”,最易伤肺。

很多人一到这个时候鼻炎、荨麻疹、慢性支气管炎就会发作频繁,感口干舌燥、咽干咽痛,不停地咳嗽、吐痰,遇风还加重,当影响到肺功能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喘息、气急乏力,或者是出现全身症状,失眠盗汗、倦怠无力等,有些人更是会影响到心情,异常烦躁,时刻想发火等。

其实这些都与燥邪伤肺、肺气亏虚有关。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民国名医张锡纯早已想到了应对之策,他创作的“资生汤”,就是专门用来滋补肺阴、强壮肺气的。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个汤方。

资生汤组成很简单:山药、白术、玄参、牛蒡子、鸡内金,虽只有5味药,但是却很特殊。

它虽然是一个补肺养肺的汤方,但却不是直接用于肺,而是通过强脾胃而补肺,中医讲脾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因此“子虚要补其母,母强才能子健”,即为“培土生金”。

那么像慢阻肺、哮喘等这些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能不能用呢?也可以用,但是需要调整,进行“改良”。

有位患者60来岁,近几年来总是有咳嗽的情况,天气变冷时易感冒,随之症状加重,慢慢出现了痰多、胸闷喘息等不适,夜间睡觉平卧会感呼吸困难,饮食和睡眠都不好,大便塘沽。

一看舌头,胖大有齿痕,苔黄腻,面色萎黄,脉细而缓。

中医初步可以辨证为脾肺气虚,后经过检查为慢阻肺,已经达到中偏重度。

于是开方,根据临床经验,改资生汤为:党参、麻黄、桂枝、山药、白术、玄参、鸡内金、浙贝母、枇杷叶、桔梗、炙甘草等。

前后一共服用颗粒剂治疗3个疗程,咳嗽、胸闷的情况基本消失,只有在活动量大的时候才出现气急不适,饮食也改善了,饭量大了,人也胖了很多。

复查肺功能,已然从偏重度恢复至轻度,我告诉他,日常还需要继续养肺,维持住就是好的。

那么,我是怎么调整的呢?

其实说复杂一点也不难,主要从2点出发,益肺和健脾。

麻黄、桂枝可解表散寒、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浙贝母、枇杷叶、桔梗有止咳化痰、宣肺理气、益肺平喘的功效。

这些主要针对肺,可改善他胸闷、喘息、咳嗽等不适。

白术、山药、鸡内金,是针对脾胃的,有健脾消积、理气化痰、燥湿利水的作用。

脾胃健壮才是养肺的基础。

所以说,肺不好并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养肺上,从中医角度出发,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环环相扣的,里应外合,只有全面兼顾,才算是把病治好。

其实,中医治疗慢阻肺等疾病,早已经流传百年甚至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一定要学会运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zhiqiguanyana.com/mxzqgyzz/1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