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2198.html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一直被称为艰苦卓绝的代名词。红军长征时脱离了原有根据地,转战在敌占区、少数民族区域或无人区,衣、食、住、行都遇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 1 衣──历尽风雨尽褴褛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三个月转战多已磨损。占领遵义后,中央红军休整近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部队持续行军九个月,无法统一补充服装,到达陕北时多数已衣衫褴褛。 年6月中央红军过雪山前,在荒凉的地区根本找不到多少能够御寒的棉衣,只好找来少量白酒和大量辣椒让指战员取暖。当时部队还穿着单衣,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高昂的口号声中开始爬山。爬雪山时,毛泽东没有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仍显得兴致勃勃。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病症的第一个症状。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 红二、六军团过雪山时也是夏天,指战员们也都身着单衣,同样也靠身披被子毯子和不断运动取暖,在山上停顿就有严重危险。据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 红军过草地时,衣物缺乏也是造成大量减员的重要原因。当地中午温度可达40摄氏度,却经常会突然出现雷电交加,夜晚气温又降至零摄氏度左右,有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极为奢侈的物品,往往只能供伤员或体弱者使用。 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宁时,一方面军买下了往来新疆的商旅运送的7万套冬衣,这才使全军在严寒来到时顺利解决了服装补充问题。 2 食──沿途征集常断粮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成为各部队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西征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于没收征发。对贫苦农民,红军花钱买粮,不许无偿索取。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粮食供应最为艰难的日子,都是进入川康少数民族区域之后。进入雪山草地附近地区后,因人烟稀少且百姓多已躲避,部队为生存只好收割藏民接近成熟的青稞,从而产生了非常时期的特殊征粮方式———“留条(牌)筹粮”。收割完后,指战员们都将所收数量和原因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后可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价钱。由于许多群众躲避未回,红军起初还留下部分银元,后因钱物不足而改留欠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指示川西和西康地区的领导应向藏民做补偿。第一次过草地时行军七天,指战员们体力消耗大,多数人走了一半路程便将炒面吃光,断粮时只好长足发展所有能充饥之物———皮包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甚至一根牛皮带分几次熬汤供数人喝。 年四五月间,红军准备三过草地。朱德请来当地的老百姓,询问这一带有哪些可吃的野菜,获知了许多野菜的形状和名称。朱德甚至借来铲刀、提篓和口袋,亲自率领一个由炊事员、警卫员共10余人组成的小组去采野菜。 红军内部的官兵一致,是艰难长征中战胜缺粮的首要保证。多数指战员宁愿自己吃野菜、草根和树皮,也要把仅有的一点干粮让给伤员和体弱者。靠着团结协助的精神,红军各主力部队终于能战胜饥饿通过西部缺粮区,到达了筹粮相对容易的人口稠密区。 3 住──民宅荒野皆宿营 红军长征万里,沿途宿营方式只能因地制宜。 进入有村落的地区,部队通常分住民房,不论如何疲劳仍要求指战员保证缸满院扫净,多年后在各地群众中还留下一片赞誉。红军在行进中开展了评比模范的活动,例如在群众家借宿后,能否“完全做到上门板、捆禾草,把地上打扫干净;保持厕所清洁,宿营时掘厕所”成为评判标准,红军还要求战士们进出要宣传,“进入宿营地时,要向群众做宣传,出发时要向群众告别”,用许多细节去塑造文明之师的形象。 到了较大的镇子里,红军为避免扰民,便尽量找政府机构、逃亡的土豪官僚的住宅或学校等公共场所作为宿营地。 被人们视为畏途的广西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难行的大山,部队在仅有一人宽的崎岖小道上白天行军,晚间因走夜路危险只好就地野营,个别人在睡梦中翻身幅度过大还掉下了山崖。 红一、二、四方面军进入高原荒僻地区后,民房难寻,部队大都野外露营,在帐篷极少的情况下采取搭草棚、生篝火驱寒。住宿条件最困难的阶段是过草地,行进在水草交织的这块半沼泽地带时,一些当事者回忆感觉是“地是湿的,柴草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晚间有时找不到一块干燥地面,许多人只好坐在背包上背靠背依偎着取暖。天亮时,有些战士怀抱枪支,因冻饿已长眠不醒。 4 行──人人磨出铁脚板 长征中的红军受到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主要靠快速行军摆脱险境。经过考验的红军指战员都明白,练出一双“铁脚板”是征战的基本保证。据中央红军统计,一年长征期间平均每天行军70华里。 长征期间,不少部队为了抢时间完成重要任务,经常实行急行军或强行军。例如红一军团第四团为了在援敌到达前夺占泸定铁索桥,“要桥不要命”。红四团强行军,创造过在崎岖山路一天一夜强行军华里的纪录。此间部队没有睡觉,干粮也是边走边吃。有如此惊人的行军速度,后人称其为“飞夺泸定桥”实不为过。 在这种长途行军中,胶鞋是很难得到的宝贝,布鞋不耐磨,每个指战员身上都带两三双草鞋,一路行军一路自己打草鞋。国民党军追击红军最鲜明的标识物,便是路途边触目可见的一双双丢弃的烂草鞋。 在红军的队伍中,通常只有少数师或团以上干部才配备有马,可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指挥员用来驮伤病号或枪支,自己同战士一起步行。如当时年过半百的朱德总司令,长征途中多是徒步,把乘马用来拖拉体弱的战士,极大地激励了部队指战员。 “红军都是钢铁汉”。红军万里长征的过程,不仅是对敌人进行战斗,也是向自身的生命极限挑战。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各种因陋就简的方式,克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困难。中国共产党人有了一支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磨炼出的钢铁军队,这是长征最重要的胜利成果之一,同时也昭示着今后必定赢得全国的胜利。党建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向游客介绍由80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zhiqiguanyana.com/mxzqgyzz/11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楼梦比生病更可怕的是遇到庸医
- 下一篇文章: 秋天吃什么水果最好养生之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