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8月19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这是为了表彰医生们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节日。长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他们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救死扶伤时,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贡献,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贵州日报报刊社社会新闻部推出专题报道,聚焦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中有贡献的医生代表,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更多读者了解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医生档案袁姝华博士,上海医院儿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感染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呼吸免疫协作组秘书,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年-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华医院进修。年至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医疗支援。擅长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儿童支气管镜的介入与治疗,以及儿童哮喘的诊治与管理。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局级课题1项,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年度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小儿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异物、气道狭窄……这些是上海医院儿童呼吸内科主任袁姝华接诊中常遇见的疾病。面对疾病,她总能应对得游刃有余。4月,袁姝华用4.0毫米软式支气管镜,使用异物钳小心地将一根2.5厘米长的发光二极管从2岁患儿气道中取出,解决孩子长久咳嗽的“元凶”;7月,使用导丝引导利用超细支气管镜,为年仅2岁的儿童开展气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有效解决患儿重症流感肺炎遗留下的呼吸困难……袁姝华处理过的类似危急重症患儿很多,这得益于其过硬的医疗技术。义诊中的袁姝华“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这位上海交大医学女博士在早期接触临床的时候,儿科给袁姝华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乐于跟人打交道的她又喜欢小孩子,锚定了“儿童是人类希望”的信念后,她果断选择了儿科。即使很多人规劝:“儿科很累又有风险,发展前途还没有成人相关学科好。”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有难有易且极具挑战,作为一个喜欢挑战的人,袁姝华把儿童呼吸作为自己的发展专业。她说,“以前大部分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你挽救了一个孩子,相当于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借助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年至年期间,袁姝华远赴美国华医院进修儿童呼吸。后来,袁姝华选定了儿童的呼吸内镜介入和儿童感染作为主要研究和诊疗的方向,“事实上,这两个方面是儿童呼吸的两大重要学科方向。”去年10月,上海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我省合作共建,医院作为我省头部医疗资源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强强合作,上海医院医院应运而生。上海医院“从头越”专家服务团此前,小儿呼吸是医院儿内科中的一个亚组。上海医院在此基础之上,把儿童呼吸内科从儿童综合内科独立出来,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儿童呼吸内科从半个病区拓展到一整个病区,“床位翻了一番,诊疗能力大幅提升。”袁姝华说,现在科室已经拥有医生12名,护理22名。医院儿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保障患儿健康呼吸是职责所系。她通过技术、管理、品牌三平移到贵州,给贵州同事传递前沿医疗技术和理念,让一群医护形成一个紧密的团队,一起守护患儿健康。科室、医疗运转的过程中,有些环节衔接不畅、效率低下,袁姝华敏锐捕捉到这些细节,开始和同事一起从细节入手,精细化管理,把衔接不畅的环节打通,把不合理的细节完善,对患者进行标准化的治疗。“精细化管理之后,科室运行效率极大提高。”袁姝华以优化流程举例,比如,需要气管镜手术的患者,按照规范流程的时间节点给孩子做雾化、备药、送病人,像流水线一样有条不紊地推进,减少了患者的滞留以及手术室的等候时间,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以前一个下午只能做三四个支气管镜手术,现在做七八个不成问题。”精细化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袁姝华开心不已。患儿手术时间缩短的同时带来了额外的好处——风险降低,安全性提高。“支气管镜使用时间长,容易出现气道痉挛、缺氧,现在时间短了,反而更安全。”袁姝华解释。事实上,到贵州参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经是袁姝华第二次参与此类国家项目,令她感触最深的是,门诊从一开始门可罗雀,到现在一放号就挂满。而且,她通过门诊患者知悉,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过来贵阳看病,而以前这些患儿往往都会被家医院治疗。“患者的‘回流’,是贵州群众大病不出省的有效见证。”从医14年的袁姝华充满成就感,她表示,将与团队一起,持续做好儿童呼吸的诊疗工作,让更多患儿健康呼吸。相关链接开栏的话

胡家林:致敬医师节贵州医师故事

小儿心胸外科专家陈会文:把上海的技术、品牌、管理平移至贵州贵州医师故事|足踝科专家杜辉:让患者在“家门口”医院的顶尖医疗服务贵州医师故事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舒燕萍:用情开拓新方法用爱疏解“小情绪”贵州医师故事

关节外科医师吴术红:推动运动医学发展让患者重返赛场贵州医师故事|村医傅光煦:传承中医,做群众健康“守门人”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编辑/彭芳蓉二审/李冰三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xzhiqiguanyana.com/mxzqgyyy/12013.html